
“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粤语中均读作“哈嘎”(HAKKA)。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为了与当地土著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客家”。由此可见,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南下迁徙到南方,是中原华夏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广东东部、北部和粤西部分片区,并以此为轴心向中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

美丽的丹霞山脚下,宁静的小村庄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中恍若仙境,伴随着嘹亮的鸡鸣声,炊烟慢慢升腾起来

随着春节的日渐临近,我来到了广东韶关,来到美丽的丹霞山脚下,感受客家人的浓浓年味。“百节年为首”,客家人过年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在断石村,每到过年,当地丹霞山艺术馆的陈馆长都会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

红红火火的对联带来红红火火的福气

村口响起一声声清脆的鞭炮声,让年味儿一下子浓郁了起来

儿时的最美味的零食-——爆米花,这种传统的制作手法在城市里已很难见到

过年时,断石村祠堂最热闹,乡民们开始准备节前的食物

小朋友也饶有兴致地跑到厨房中,看看这个,摸摸那个

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年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首先将砂糖加水熬成糖浆,倒入面粉中搅匀

搓至粉团柔软适中即可用以制糖环了

在断石村祠堂前,老人和小孩一起动手制作糖环

这种漂亮的糖环造型还是我第一次见。其制作方法就是手工把面粉搓成长条,再捏作环形,因为粉子经过拉伸后,吃时更加韧脆。

初步成形的糖环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糖环马上准备要下锅了,孩子们也赶过来帮忙

炸糖环时注意要用筷子翻动炸件,让每件受炸时皆均匀受热,这样才避免炸焦的情况,最后至呈金黄色便可上盘了。

美味可口的糖环,外酥里嫩,焦甜可口,一口下去,满嘴溢香

馋的小孩们总不免把刚出炉的年食手抓一把,边吃边玩,奔跑声,笑骂声,煞是热闹。

每年过年,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才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看到这个场景,自己最美好的儿时记忆便浮现眼前......

宁静的村庄,淳朴的客家人,可爱的孩子,浓浓的年味.....这红红的火焰也预示着来年必将红红火火,迎来一个喜庆丰收年。
年味丹霞路线:断石村寻年味—丹霞山迎新春—牛鼻村赠书
行程:3天
断石村的村民大多都是客家人,过年也有着自己的习俗,大多与吃有关,可以与当地人一起炸油角、做蛋散、贴春联。登高望远,与心爱的人在长老峰等待新年的晨光普照大地,参拜阳元石,为以后的夫妻生活许以一个美好幸福的愿望。游览了丹霞山,记得到锦石岩为家人祈福,最好能在那里体验吃斋饭,修身养性,感悟佛境禅意。
做竹筏或骑自行车到牛鼻村,游览田园风光,为孩子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牛鼻村的乡村图书馆添砖加瓦,满足孩子们一个小小的心愿,这样的新年旅程才算完满。
丹霞山旅游巴士:
韶关火车东站:韶关东站开往丹霞山的旅游专车每15分钟一趟,运行时间是6点30分到19点30分,票价13元(节假日15元)。
韶关站:韶关火车站开往丹霞山的旅游专车每15分钟一趟,票价15元/人,直达丹霞山新山门。另外,在丹霞山新山门有开往仁化县城的班车和开往韶关的旅游专车及各类出租车。
自驾:
丹霞山四周均有高等级公路贯通,京珠高速公路在韶关南郊和西郊有两个出口。从每一个高速公路出口到景区的时间均不超过1小时。
广州方向:广州—华南快线—太和上京珠高速(G4)—在韶关南出口(曲江)处继续北行3公里转韶赣高速行驶30公里处下丹霞出口,在上国道106线走10公里即到丹霞山门口。
武汉方向:武汉—京珠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太和上京珠高速(G4)转韶赣高速,大约12个小时。
上海方向:从上海自驾车出发,走沪昆高速转赣韶高速,大约16个小时到韶关。
评论